11选5中奖规则可以手机投注吗

你的位置:11选5中奖规则可以手机投注吗 > 新闻动态 >

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碧水更清、气质更佳、家园更净!重庆这么干

发布日期:2025-05-22 16:34    点击次数:178

4月30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重庆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新闻发布会,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阳华就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n

\n

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一体推进“九治”攻坚

\n

过去一年,重庆锚定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目标,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攻坚,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全市域整体大美风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n

郑阳华介绍,重庆以“九治”为重点,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碧水更清,发布第6号总河长令,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设美丽幸福河湖,长寿区桃花溪、梁平区铜钵河分别建成全国幸福河湖、美丽河湖,家门口的清水河畔成了老百姓休闲的“生态客厅”。2024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2年达到100%。

\n

\n

“为了让‘气’质更佳,重庆制定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新增完成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项目37个,淘汰治理老旧车13.3万辆,推广新能源汽车25.3万辆,2024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PM2.5浓度下降8.4%。”发布会上,郑阳华拿出这样一组组数据,不仅如此,重庆还在全国率先推行建设用地土壤分级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地块,分别采取调查、评估、修复等不同管理办法,实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4年保持100%。

\n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预计今年完成

\n

“重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郑阳华介绍,重庆系统治山治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度达98%,预计今年全面完成。忠县皇华岛、石柱藤子沟实现美丽蝶变。

\n

重庆还发布第4号总林长令,在全国率先出台保障和促进林长制的地方政府规章,创新设立中心城区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山”市级林长,搭建“智慧林长”平台,森林覆盖率保持55%以上;累计完成“两江四岸”61公里滨江岸线治理,如今漫步江岸,花香鸟鸣相伴,市民健身休闲有了新选择。

\n

此外,重庆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运行国内首个区域性崖柏资源数据库,为制定崖柏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长江干流重庆段监测的鱼类较禁捕以前增加1倍以上,曾经难觅踪迹的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鱼类,如今出现频率明显上升。

\n

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314个、受益群众80万余人

\n

“重庆注重综合整治,加快打造全市域整体风貌大美。”郑阳华介绍,重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修建下沉式绿地、扩大道路透水铺装面积等措施,强化雨水消纳功能。专项治理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城市病”,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通过推动游摊规范经营,让城市“烟火气”不扰民;九龙坡区则通过“治噪者”噪声监测治理系统精准管控“坝坝舞”音量,妥善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问题。

\n

2024年,重庆餐饮油烟投诉同比下降49.2%,声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86.5%,城市环境更宜居。同时,重庆大力实施千个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和农村黑臭水体两年清零行动,累计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1314个、305万平方米,39个区县基本实现动态清零,受益群众80万余人。

\n

“在此基础上,重庆坚持协同增效,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郑阳华介绍,重庆在全国率先印发“三线一单”,即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将行政区域划分为818个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将自然保护区等拥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划定为优先保护单元,严格限制开发活动;把工业聚集区、城镇规划区设为重点管控单元,针对产业布局、污染排放等进行重点监管。

\n

同时,重庆开展产业园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环境风险的产业实施差别化环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成全国首个电力行业固废循环利用中心,通过精细化分拣电力行业报废物资,实现从废旧资源到再生产品的高效转化;强化碳市场建设,重庆在全国碳市场履约率首次达100%,重庆碳市场碳价升幅排全国8个试点碳市场第1、累计交易5299万吨,以亮眼成绩,为山城绿色发展注入澎湃“碳”动力。

\n

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实现新作为

\n

重庆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重庆长江干流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全线贯通,以经济激励为“杠杆”,撬动上下游齐心守护长江生态合力。

\n

重庆加快建设“数字生态环保”体系,构建“巴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汇集监测监控感知点达1.6万余个,水环境问题发现及溯源时效由此前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以内,实现污染及时精准高效处置‌,相关经验向全国推广,“巴渝治气”“巴渝治废”应用上线运行并逐步实战化。

\n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美丽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郑阳华表示,今年重庆将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实现新作为;健全以治水治气治废为牵引的“九治”生态治理体系,推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健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长效机制,按时保质完成11项年度整改任务,推动3421件群众举报投诉办结率达80%以上;推进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工作,做强重庆碳交易市场,培育优化碳金融生态,推动排污权交易机制改革等,不断厚植现代化新重庆绿色本底。

\n

部门协作发力>>

\n

重庆市水利局 :让更多河湖成为群众推窗见绿的“幸福日常”

\n

近年来,重庆实施了幸福河湖建设“百千行动”,当前进展如何?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安排?

\n

\n

重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刚勇介绍,幸福河湖建设以来,重庆聚焦“河湖安澜、生态健康、亲水宜居”等7个方面,制定《重庆市幸福河湖评价指标体系》,让重庆市幸福河湖建设具象化。以河长制为抓手,推动永川临江河、长寿桃花溪建成全国幸福河湖,云阳长滩河、开州汉丰湖等16条河湖建成重庆市首批幸福河湖,一幅幅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幸福河湖画卷正徐徐展开。

\n

总体来说,河湖面貌“颜值更靓”,处置岸线乱占、水面污染、污水偷排直排等问题13万余个。河湖生态“效益更显”,一批兼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幸福河湖逐渐显现。群众亲水“感受更好”,在人口密集河段先后建成休闲廊道、滨水空间等亲水节点188处,老百姓能更方便在河畔湖滨漫步休憩。

\n

下一步,重庆将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让更多河湖成为群众推窗见绿的“幸福日常”。首先是全域推进建。重庆将滚动开展全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复核评估,到2025年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幸福河湖50条。同时还将编制《重庆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综合考虑河湖自然禀赋、人文条件、项目生成等因素,建立到2035年前的幸福河湖建设清单库,形成近期可实施、中期有储备、远期能接续的幸福河湖建设科学布局。

\n

重庆市林业局: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 更“提质”“兴业”“利民”

\n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是增加江河两岸植被覆盖、增强生态防护功能,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自2021年启动以来,重庆已实施新造林和森林质量提升165万亩。

\n

近年来,重庆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上,有哪些具体举措?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n

\n

“建设过程中,我们重点抓住‘三个强化’。”重庆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张晓勇介绍,在强化分类施策方面,重庆因地制宜加强峡谷生态屏障类、浅丘产业生态屏障类、城镇功能生态屏障类“三类”分类指导,初步构建起从山顶到江河的系统保护修复治理格局。

\n

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累计完成农村“四旁”植树、疏林地、宜林地及灌木林地造林43.48万亩。持续夯实种苗基础,建成林木良种基地、优良乡土树种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50个,年产优质苗木3500万株,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n

在强化惠民富民方面,坚持增效益与兴产业同步推进,立足区域特色、资源优势,依托项目建设发展柑橘、荔枝、脆李等特色经济林40余万亩,打造出巫山红叶、万州“水上森林”、北碚八桥叠翠等众多生态美景,提供务工岗位上万个,让当地林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山上增收。

\n

下一步,重庆将把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重庆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首先是挖掘潜力拓空间,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安全,进一步拓展造林绿化空间,实施营造林100万亩。其次,创新发展显特色,利用零星间隙地开展“小微绿化”,将原本被忽视或闲置的空间利用起来,增加绿色植被覆盖。再是盘活资源增效益,抓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机遇,创新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机制,进一步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n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9752亿元

\n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9752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15.8个百分点。

\n

重庆是全国首个全省域覆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如何让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引擎”?

\n

\n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苏阳介绍,2024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首先是构建分类推进机制,夯实改革基础。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建立了“统筹部署——分类推进——考核评价”闭环机制,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等36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其次是深化项目融资对接,提升改革质效。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出台《金融支持重庆工业绿色发展十条措施》,实施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工程,累计支持8个循环经济示范基地、170家绿色工厂建设。绿色金融支持的铜锣山矿山公园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和全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第三是创新转型金融实践,拓宽改革边界。针对高碳企业转型融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加快转型金融标准试点落地,推动转型金融扩面提质。

\n

苏阳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将深化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协同发展,强化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迭代升级“长江绿融通”系统,推动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探索创新碳账户与转型贷款联动机制,推动农业转型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低碳转型。

\n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摄影 张锦旗